般若,梵语般若,华言智慧。决定审理名智,造心分别名慧。谓菩萨于诸佛所,善观诸法,得实相印。实相者即无相之相,印者即印定之义,谓以实相印,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。故菩萨能以此实相印,照了一切法皆不可得,而能通达无碍,为众生种种演说也,故名般若,亦名智慧。
实相般若:
即指众生所具本觉妙心之实相理体,绝诸对待,离一切虚妄之相,即一切种智也。所谓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,谓能以一切智知一切道,知一切种。所谓知一切道,即指知一切诸佛之道法也。所谓知一切种,即指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。
观照般若:
即指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理体,发起始觉照明之智用也,即照了诸法,无一切虚妄之相,悉皆空寂,即一切智也。所谓一切智即声闻、缘觉之智也,谓于一切内法、内名能知能解,一切外法、外名亦能知能解。所谓于一切内法、内名能知能解,即指佛所说之法相、佛所说之名字,皆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开出,对于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、能诠之名字能知能解也。所谓一切外法、外名亦能知能解,即指外道所说之法、所说之名字,皆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,对于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、能诠之名字亦能知能解。
展开全文
方便般若:
方即方法,便即便宜,犹善巧也。谓菩萨教化众生应机利物,而不厌倦,随其心乐,而为现身说法也,即道种智也。所谓道种智,即菩萨之智也,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,发起众生一切善种也。
文字般若:
文字即能诠之文;般若即所诠实相之理,而此实相之理,非文莫显,是名文字般若。
金刚般若:
金刚者,金中最刚,比喻也。具有坚固、光明、锐利三义,以显般若之体真常清净,不变不迁,烦恼不能乱,邪魔不能动,坚固不坏,永劫常住。般若之相,光明遍照,无所障碍,慧日之下,无有暗处。般若之用,锐利能断,能断众生难断之惑著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《般若经》共有九部:
《放光般若》、《光明般若》、《道行般若》、《胜天般若》、《胜天王般若》、《文殊问般若》、《金刚般若》、《大品般若》、《小品般若》。
按学者黄家树(2000)的说法,《般若心经》及诸部般若,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,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。在藏传的经论中经常提到:「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,般若法门最为殊胜。」《般若经》的内涵以空性为主,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盘,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;也能够透过对空性的认识,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,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盘,即无上的菩提果位。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即是《大般若经》的心髓,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,故名为《心经》。此经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《大品般若》的义理精要。可谓言简而义丰, 词寡而旨深。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。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。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》和唐朝玄奘所译的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
你若喜欢, 别忘了点个在 看哦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