勾玉又稱曲玉,呈逗號狀,有首尾之分,首端寬而圓,有一鑽孔,可繫繩,尾端則尖而細。常見材質大多為翡翠、瑪瑙、水晶、滑石等,偶見有陶土、青銅等其他材質製成的。早期的形狀與今天有所不同。
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無法解釋勾玉形狀的起源,目前學界主要有一下幾種說法:
1、勾玉的原型是動物獠牙
2、勾玉象徵著胎兒的形狀,可能與生殖崇拜有關
3、勾玉象徵著靈魂的形狀,可能與巫蠱有關
4、勾玉象徵著月亮的形狀,可能與月亮崇拜有關
以目前的考古證據來看,勾玉在日本的起源最遲至少可追溯至繩文時代(約1,000 BC),當時,日本島與中國沒有文化交流,起源於春秋戰國沒有任何根據,而自其後的古墳時代(6世紀左右),勾玉逐漸開始已成為權勢的象徵之一。在朝鮮半島,曲玉在一些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考古遺址皆有發現,常見於支石墓作為陪葬,曲玉在當時是權力和名望的象徵。當地最著名的曲玉是三國時代新羅國王的金王冠、耳環、項鍊、腰帶等鑲著的曲玉,新羅、百濟的君主都有以曲玉作為陪葬品。